抑郁症的成因——认知偏差

抑郁症的成因——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思考的方式影响着体验情绪的方式。也就是说,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主观附加在事件上的意义决定了自身的感受。对于抑郁症的看法亦如是。前面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对于抑郁症的成因,目前学界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了多种研究结论,今天我们就沿着认知心理学的路径去了解一下。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源自一种特殊的认知模式——沉思假说。是由于个体倾向于反复关注自身的抑郁症状和产生抑郁的原因和结果,尤其在意其中的消极观念和负面影响。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人类更关注于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而且特别喜欢反复琢磨,一遍一遍地用负面情绪折磨自己。研究人员Andrews和Thomson认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个体的注意力会更多地分配在细节上,信息处理的速度虽然缓慢却深刻。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活力的降低,对之前所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抑郁者将有限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放在了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分析上,有利于解决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

另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独特的风险策略调整机制,源于负面的认知偏差,包括:消极的归因方式、习得性无助、夸大任务难度等。虽然抑郁症已经位列世界第四大疾病,但由于更偏向心理疾病范畴,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某个名人由于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对其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为了避免风险,我们更倾向于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放大其负面属性。

        消极的归因方式方面:因为短暂的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等就认为自己失败、懦弱,疑心患上了抑郁症。本来是很简单的情绪波动,却被看成了是抑郁症,时间一长,不断自我暗示,自我否定,反而出现了抑郁倾向。

        习得性无助方面亦同理。歌词里也说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成长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学业、事业、婚姻……都有可能遇上各种挫折和挑战。但如果因此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别的经验没学会,就学会了在面对挑战时,未战先退,不肯面对困难,认为自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就是个失败者。这就是常说的习得性无助。由于失败情绪的影响,丧失和被拒绝的打击、重要目标的失去导致了各种抑郁情绪的出现,从而也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导火索。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抑郁症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如何去看待它。我们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多半还是来自于未知所导致的偏差。未知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惧源头,为了战胜恐惧,更应该多去了解和认识它。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的:“人的每样东西都可以被剥夺,除了一样。那就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后的自由——选择对待任何既定环境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

更多文章:

Leave your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