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November 4, 2021

成功人士早上8点前都会做的9件事

“我们宁愿被毁,也不愿改变,宁愿死于自己的惧怖之中也不愿爬上当下的十字架让自己的幻影死去。”——著名诗人W. H. Auden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他们过去的反映,而不是他们未来的反映。

对大多数人来说,今天看起起来就像明天。2019年看起来和2018年相似。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可以预测的。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你的大脑实际上是一台“预测机器”,它会让你远离充满不确定性和失败可能性的情境和场景。

根据几位心理学家的说法,所有恐惧的根源都是“未知”。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是可预测的。我们不想去应对因为做一些新的、不同的事情时而产生的强烈情绪。

毫无疑问,尝试新事物并试图改变你的生活将会引起焦虑。在著名哲学家Sren Kierkegaard(索伦·阿拜·克尔凯戈尔)看来:“冒险会导致焦虑,但不冒险会让人失去自我。焦虑乃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为了让你的生活不断前进,你需要接受困难和不确定性。

拥抱更大的未来是你改变的方式。在爱因斯坦看来,衡量智力的标准是改变的能力。

改变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用你的过去来解释你的生活,而是开始基于未来来解释你的生活。

你必须学会设计你的生活和未来。但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停止活在过去。你不能让今天和昨天一样。

如果你真的想获得健康,你今天可能就不能吃的和你昨天一样的食物。

停止重复过去。

不要重复你过去的行为,你今天需要根据你明天想要的生活来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你明天才开始按照你今天应该做的那样去做的话,那么你只是在重复昨天。正如哈罗德·希尔教授所说:“你总是想着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明天,最终你就会发现除了很多一无所获的昨天之外,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培养自信,改变你的生活

如果你不积极地朝更大、更好的未来前进,你就无法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

如果你每天、每周、每年都在重复过去,那么你就不会自信满满。

过一种舒适而可预测的生活实际上是你缺乏自信的直接反映。

只有在你开始过上更好的生活之后,你才会有自信,而这种自信会让你思考更大的可能性。

自信是你之前取得的成功的副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从一系列晨间习惯开始你的一天的原因之一。

晨间习惯的目的是让你自己朝着宏伟而令人兴奋的未来前进。如果你没有一个正在努力前往的令人兴奋的未来,那么等于说你被困在了过去。当你被困在过去的时候,你是无法改变你的生活的,这时你只能重复那些让你走到今天的模式。

当你重复那些让你走到今天的模式的时候,你就会有很多一无所获的昨天。

当你以一种更有力量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时,你就会立即开始将你的未来转向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向。

有了下面这些晨间习惯,你的生活很快就会改变。

(1)确保每天的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并养成早起的习惯

美国国家睡眠中心(NSF)调查显示,至少有4000万美国人面临着70种不同程度的睡眠紊乱问题。不仅如此,60%成年人以及69%孩子,在一周的几天里都经历着一种以上的睡眠问题。

此外,超过40%的成年人每月至少有几天严重的日间瞌睡问题,严重到影响进日常活动,其中20%的人声称每周都有几天睡眠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以下几点益处:

增强记忆力

延长寿命

减少炎症

提高创造力

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度

充足的睡眠加上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减脂增肌

降低压力

减少对咖啡这类刺激物的依赖

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降低得抑郁的风险

……

养成早起这个习惯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强大的动力。

和自信一样,动力也是行动的副产品。如果不积极地朝着理想中的未来前进的话,你是不会有动力的。

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所说:“你更有可能通过行动让自己获得自信和动力,而不是通过自信和动力让自己去行动。”

养成早起的习惯能让你在心理上变得“刀枪不入”。

如果早上很早就起床,而不是沉迷于在床上刷手机等一些让人上瘾的事情,你开始生动地想象你想要的未来,并大胆地朝着那个未来行动。

动力是你每天都必须去创造的东西。只有不断前进,你才会有动力。

(2)通过祈祷和冥想来丰富自己,让自己更通透

“当你改变了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看到的事物就会随之改变。”——韦恩·戴尔博士

在从健康饱满的睡眠中醒来之后,祈祷和冥想将会是引导你走向积极的关键。你专注的东西会扩展。

祈祷和冥想有助于你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怀有更强烈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富足的观念。当你思路富足时,世界将会尽在你掌握。你将拥有无限的机遇和可能。

人就像磁铁,当你对所拥有的东西心怀感恩时,你将吸引到更多积极正面的好东西。感恩是具有感染力的。

感恩可能是通往成功最为关键的要素。感恩被称为美德之母。

如果你心怀感恩、思路清晰地开始每个早晨,你将吸引世界所能提供给你的最好的东西,而且不会被不相关的东西分心。

(3)每天早上花5-15分钟时间写下你的梦想,然后看着它发生

当你将你的梦想以生动细致的方式写下来时,你就开始同时让你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参与其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描绘你的梦想是一种让你的双侧大脑都参与其中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写下你的梦想,并将它们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时,这会让你与你的梦想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只有当你的梦想变成你的一种情感时,你的梦想才会变得足够强大。

当你每天早上都将你的梦想写下来的同时,也要讲你实现这些梦想的实际方式写下来。更多地专注于 “谁”(WHO) 而不是“如何”(HOW)。当你专注于“谁”的时候,你就能做到从大处着眼和思考。

谁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

你需要从谁那里学习,需要得到谁的指导?

谁拥有能够帮助你实现梦想的人脉和能力?

谁能帮你分担你不擅长的工作,从而让你能专注于你最擅长的工作?

这种WHO 的思维方式能够立即把你的愿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当你写下你的梦想和目标时,那些能为你提供帮助的合适的人就会进入你的脑海。你成功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学习如何定位你自己,这样你就能够与正确的人建立联系和合作。

你首先需要充分开发你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让着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别人去结识与合作的人。你需要:

100%的确定你想成为哪个领域内的专家。

只关心某些人的想法而忽略其他人的想法。

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不可忽视。

帮助正确的人进一步实现他们的目标

在正确的导师关系中进行投入。

关心在意你导师的目标。

成为一个给予者。

永远不要忘记你这么做的原因(WHY)。

永远不要对你已经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

提出请求。

当你已经成功为自己赢得了信誉,并且给你心目中的英雄提供了很大帮助后,这时可以要求与你心中的英雄进行合作。

在所有这些变成现实之前,你就应该在日志中将它们记录下来了。然后采取行动,持续以强有力的方式行动,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日记里记录的内容开始变得越来越生动和清晰,你实现目标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4)每天早上至少花90分钟时间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如果你不准备犯错,你就永远也提不出有新意的东西。”——英国著名教育家Sir Ken Robinson

你在生活中不会因为你所知道的东西而得到回报。相反,你在生活中会因为你所创造的东西得到回报。你必须利用你的知识和经验去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

为了做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你必须要学会拥抱未知。如果你愿意做一些可能不会成功的事情,你离成为一名艺术家就更近了。创造力是高度个人化和情绪化的东西。好的艺术是诚实的。艺术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生意,可以是写作,可以是编码。它需要是你个人的东西。

你必须愿意尝试一些你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开始为实现你宏大的梦想和抱负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你就会开始过上一种罕见而不可思议的生活。

为了赚数百万美元,停止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你必须成为一个创造者。你需要在你所做的事情方面成为一名大师。早晨是做创造性工作的最佳时间,因为你的大脑在早晨最富创造力,这时你的大脑不会被一天中发生的所有事情所干扰。

马克·吐温曾经这样写道:“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吃一只活青蛙,这样一天下来就不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这句话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人士应用的原则。这个想法很简单:先做重要的事情。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做最困难、最有创意的事情。如果你不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早晨的第一件事上,你可能永远也做不完,你将会被困在你以前的地方。

然而,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那只青蛙,你就会开始看到真正神奇的事情将会发生在你的生活中。你将会开始过一种创造性的、充满激情的生活。你会开始创造别人想要的东西。你会开始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你会开始有更大的梦想,开始想象如何把你的艺术变成一门生意,这样你就可以通过以最私人的方式为人们创造价值来赚钱。

理想情况下,你应该每天早上花至少90分钟在一个创造性的项目上,这个项目有助于直接转化为你的理想未来和你想要实现的梦想。如果你能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当然就更好了。但每天早上至少要争取90分钟专注的创造时间。在这段时间,你的手机应该仍然处于飞行模式,你也不应该查看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

(5)进行运动锻炼

虽然有无数的证据证明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但根据美国国家疾病防控中心的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5岁到64岁美国人中,只有三分之一坚持有规律的运动锻炼。

如果你想成为这个世界上健康、快乐、有效率的人,那么一定要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很多人会直接前往健身房让身体动起来。最近我还发现在清晨做一些园艺工作能带来一身的灵感和清爽。

不论你喜欢做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身体运动起来。运动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减轻消沉、焦虑、压力。此外运动也有助于你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不注重运动锻炼和身体健康的话,你的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变得糟糕。人类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6)洗个冷水澡

畅销书作者托尼·罗宾斯每天早上都会跳到一个57华氏度游泳池。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冷水浴从根本上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如果形成习惯,身体的免疫系统,淋巴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会发生持久变化,进而能提高你的生活品质。它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同样有助于减肥。

2007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经常洗冷水澡可以帮助治疗抑郁症,这往往比其它的处方药更有效。这是因为冷水会激发影响情绪波动的神经化学物质,进而能使人感到快乐。

当然,第一次洗冷水澡会感到恐惧。毫无疑问,如果你之前尝试过冷水浴,你仍会记得站在浴室外不敢进去的那种恐惧。你甚至已经对自己说“算了吧,明天再试”。接着打开热水浴。或者,你可以冲进冷水里但是立即打开热水?把它想象成游泳池对我比较有帮助。慢慢进入冷水泳池有如慢性痛苦至死。所以你只要跳进泳池,20秒之后,一切都OK了。这个同样适用于洗冷水澡。刚开始冷到心跳加速,接着,20秒之后,你就适应了。

对我而言,这增强了我的意志力,有助于我的创造力和灵感。当冷水拍打在后背上,我会练习放慢呼吸,平静下来。冷静下来后,我会感到超级开心,颇受启发。诸多想法有如泉涌,而我倍受鼓舞去实现我的目标。

此外,晨起做点非比寻常的事有益于健康!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让自己感到是活着的。

(7)勇敢地行动

“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成功通常可以用Ta愿意进行多少次不愉快的谈话来衡量。”——超级畅销书作者Tim Ferriss

但你不必总是与恐惧作斗争。事实上,畅销书作者达伦·哈代曾说过:99.9305556%的时候你可以是一个胆小鬼。你一次只需要勇敢20秒。

你只需要20秒钟的恐惧。如果你每天勇敢地面对恐惧20秒,不知不觉中,你将会发现自己将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境中。

打你恐惧打的电话

问你不敢问的问题

展示你的想法

发布你想发却不敢发的视频

无论你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对一件事的期待比这件事本身要痛苦得多。所以就大胆去做吧,终结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正如营销大师Seth Godin所解释的那样,我们的舒适区和安全区是不一样的。打一个让你不舒服的电话是完全安全的。你不会死的。不要把两者等同起来。要认识到,在你的舒适区之外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完全安全的。

如果没有勇气,你就无法改变你的生活。

如果你每天早晨都做一些勇敢的事情,那么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8)聆听或阅读振奋人心的内容

普通人寻求娱乐,不凡的人寻求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对世上最成功的人而言,每周读一本书是很正常的事。他们总是不断地在学习。

利用通勤的时间或走在校园里的时间,我每周可以很容易地听完一本有声读物。

每天早上花15到30分钟时间读一些令人振奋的的有益信息会改变你。这能让你处于巅峰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经过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后,你会能够读完上百本书。你会在某些领域变成博学的人。你会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这个世界。你将能够在很多不同的话题间建立起联系。

(9)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上进行投入

除了推动自己的生活向前发展外,你还需要加深与你所爱的人的之间的关系。

你的人际关系是你生活质量和性格的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示器。

人际关系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当人际关系被视为一种投资时,你就会开始投入更多。你开始看到人际关系成长和发展的潜力。

当你在个人生活和职场中的关键人际关系上进行投入时,你的生活就会开始改变。

“这个世界会给予给予者更多,也会向索取者索取更多。”

大多数都只想着能从生活中去索取。然而,当你对世界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时,你的期望将会从索取转为给予。因为你会意识到,给予要远比索取更让人满足。当你的动机变成给予的时候,你对如何改善自己人际圈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你对如何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有更多想法。你将开始更多地贡献,这能够为你带来更多机遇和更深入的人际关系。人们也会开始爱你、信任你。在这个更加崇高的目标的驱动下,你工作时也会更有动力。

每天早晨,如果你都对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做一些善良、体贴、有用的事情,你会感到更多的快乐。你也会朝着你的目标取得巨大的进步,因为你越成功,你的成功就越取决于你的人际关系。

结语

在你每天早晨完成上述这9件事情之后,无论你在今天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做什么,你都将要事为先。你将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将慢慢接近你的梦想。

因为如果你每天早上完成了以上9件事,你将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生活。你将在工作上表现得更好,你将把人际关系处理更好,你会更快乐。你会更加自信、更加勇敢。你会思路更清晰,更有远见。你的生活马上就会改变。

一旦你坚持这样度过每天清晨,那些生活中的不舒适终将不存在。你所厌恶的终会停止。它们将会消失并永不出现在你的生活里。

你将很快发现你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你将变得自由而富足。整个世界都会对你温柔以待。

更多文章:

“抑郁症”的人,快来听音乐!

人的一生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而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事情,应该拿出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决,而不要为了某件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我们的心里可能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出现一些低落,同时也要一段时间才会逐渐变得开心起来,这主要是由于身体出现了更多的荷尔蒙和快乐的因子多巴胺,所以就会让人变得更加的开心。而如果是身体出现了一些疾病就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能进入休息的状态也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其中抑郁症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抑郁症”的人,一般有这3个共同特征,若你有,尽量别忽视!

反应迟缓

如果一旦患上抑郁症的话,就非常喜欢独自呆着,不愿与人接触,而且心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不想找人去诉说,不论是快乐还是压抑的事情都自己承受,这样长期下来就会使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也会使反应变得更加迟缓,所以这也是抑郁症的一种重要表现。

失眠疲惫

有些人在睡觉的时候就喜欢胡乱想一些东西,在大脑中呈现一幅幅的画面使自己久久不能入睡,而且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的状态。由于工作一天身体非常的疲劳,想要通过睡眠来进行休整,但是在躺下以后就久久不能入睡。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感觉到异常的疲惫。

经常闷闷不乐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自己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即使自己故意想要开心,但是身体就好像不听指挥一样。即使非常开心的事情也可能会联想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强硬把自己的情绪拉到悲伤的情绪当中,而且对于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反复的琢磨很难走出一个悲伤的情景,那么这也可能就是患上抑郁症的一种表现。

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上的几个特征,那么可能就是患上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如果一旦患上抑郁症的情况就应该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而且如果情况严重就要靠药物来进行有效的调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从抑郁症中走出来。

更多文章:

生物钟紊乱有啥后果?

撰文| 生物节律紊乱疾病猴模型研究团队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基因编辑的克隆猴

雄鸡报晓,蜘蛛半夜结网,向日葵在清晨开放……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存在节律现象,与地球24小时的自转周期保持同步对于生物维持健康的生理状态至关重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发现,其实生物的节律与基因密切相关,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就被奖励给了三位研究节律相关基因的科学家。

现代社会压力使人类的作息时间很难严格遵循于体内的生物钟。加班、轮班,频繁地跨越时区,熬夜玩手机等等,越来越多人都面临着生物钟紊乱的困扰,因此研究节律对于现代与未来的社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经常会出现很多精神问题,诸如脾气暴躁、社交障碍等等,然而传统上基于小鼠等动物模型的研究很难如实反映这些症状。但由于之前上对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编辑非常困难,因此对节律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长期进展缓慢。

为此,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生物节律与衰老疾病研究组和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经过两年努力,利用CRISPR/Cas9方法,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仔细验证后发现了敲除猴模型存在昼夜节律紊乱,并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昼夜节律(生物钟)调节人体诸多行为

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包括中枢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大脑的生物钟不仅调控着我们睡眠-觉醒周期,也调节着诸多行为。外周生物钟受到中枢生物钟调控,同时也受进食、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衰老、长期熬夜、时差、肥胖或癌症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外周生物钟与中枢生物钟不同步。昼夜节律紊乱与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有一个控制生物节律的“起搏器”,它是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根据自然界光-暗周期调控生理和活动节律,并能通过激素和神经信号调节外周生物钟,损毁视交叉上核的动物昼夜节律会完全消失。这个“起搏器”则是通过一系列节律基因调控昼夜节律,这些核心节律基因之一便是BMAL1。

BMAL1蛋白会与另一个蛋白CLOCK形成异二聚体,并与其他节律相关基因结合,启动这些基因的表达。随着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逐渐增多,它们将进入细胞核中,反过来抑制异二聚体的作用。如此循环,使基因的转录水平呈现出24小时的振荡周期。就是利用类似这样原理的通路,我们的大脑才能有一个自发的24小时生物周期。

相对于小鼠的昼伏夜出和大脑结构,猕猴更适合作为节律研究模型

大多数节律研究都是以小鼠为模式动物,可以用来深入探究节律的分子机制,但在转化应用方面,小鼠作为与人类生物节律相反的夜行性动物显然不是特别合适。于是该研究团队想到了在进化上与人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猕猴除了具有昼行性这一特性,在脑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来研究脑疾病和高级认知功能。随着近年来神经所新开发的缩短猴生殖周期技术的不断优化,以及体细胞克隆猴的实现,弥补了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可以构建出足够数目的具有统一遗传背景的动物模型。

BMAL1敲除猴表现出节律活动异常和睡眠紊乱

其实在2015年底,神经所科研团队就曾经利用CRISPR/Cas9方法,针对核心节律基因BMAL1进行基因编辑,并在2016年中旬顺利出生了5只基因编辑小猴。

那么这些猴子有没有表现出周期紊乱的症状呢?

为此等到半年后小猴断奶,研究人员就从多个方面开始观察敲除猴的生物节律。研究人员给猴子们佩戴了“小米手环”,可以随时监测到它们的昼夜活动情况,发现敲除猴不再按照24小时的周期活动,在夜间活动明显增多,这说明敲除猴可能出现了失眠的问题。于是研究人员通过手术,在猴子背部皮下埋入记录脑电和肌电的植入子,分析其睡眠周期发现敲除猴的快速眼动睡眠(REM,浅睡期)和慢波睡眠(NREM,熟睡期)明显减少。有趣的一点是,Bmal1敲除小鼠的睡眠相比正常对照则是增多的,这也进一步提示了非人灵长类在脑疾病研究上的优势所在。在另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搜集连续两天多个时间点的血液样本,对那些受节律调节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发现帮助进入睡眠的褪黑素在敲除猴中分泌较少。同时还进行了血液分析,发现敲除猴的大多数节律基因表达异常,还有很多与睡眠剥夺,抑郁症以及衰老等相关的基因上调。

节律紊乱猴的精神症状

当然,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构建基因敲除猴,研究者最期望在这些猴身上再现节律紊乱者的精神症状,这些才是非人灵长类较之小鼠等实验动物的真正优势。研究人员给猴子们做了一个经典的听觉刺激实验,在给出的一连串规律的声音中随机插入特殊的声音,记录猴子听到声音时的脑电,发现敲除猴大脑在识别和反应这些特殊事件的能力上不如正常猴,这与精神分裂患者的情况类似。此外,有很多研究表明律紊乱或睡眠障碍还是一些精神疾病,如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症状。但是之前我们很难认定一只小鼠有抑郁或是双向情感障碍之类的问题,而这在灵长类身上就很明显了。研究人员在血液检测中发现与压力应激相关的皮质醇在敲除猴的血液中一直处于高水平,这让他们联想到敲除猴在与人接触时极度紧张的反应。当有人靠近敲除猴时,它会双手抱住头部,蜷缩在角落里,不敢活动。如果将敲除猴放入一个新环境中,它也不能很快地适应,不敢像正常猴那样在环境中自由探索。

这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有些焦躁不安

节律紊乱往往伴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往往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包括失眠、睡眠中断、日间过度嗜睡,与人交流出现障碍等等。但在之前,人们一直不太清楚这些究竟是睡眠紊乱的直接后果,还是长期失眠或服药的副作用。

中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此次克隆猴和“中中”、“华华”有何区别

去年,世界首批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标志着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时代的到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克隆“中中”和“华华”所使用的细胞来自流产胎猴的组织。那这有什么问题呢?

最大的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总是没有安全感地抱着头。(中科院神经所提供)

我们知道,克隆猴最大的意义之一在于我们可以由此批量制造基因编辑的猴子。而之前的“中中”和“华华”都是野生型的猴子,从疾病研究应用价值上来说,不如基因编辑的猴子那么大。

 “中中”、“华华”与本次研究所用的克隆猴流程示意图。科学家会先去除猴卵细胞的细胞核,然后在其中放入另一只猴的体细胞核,等待两者充分融合后,最后将这个核移植过的卵移植到代孕母猴体内等待克隆猴出生。

“中中”、“华华”与本次研究所用的克隆猴流程示意图。科学家会先去除猴卵细胞的细胞核,然后在其中放入另一只猴的体细胞核,等待两者充分融合后,最后将这个核移植过的卵移植到代孕母猴体内等待克隆猴出生。

除此以外,克隆的成功率与作为核供体的细胞有很大的关系。细胞和人一样会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逐渐衰老,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其中会积累越来越多的DNA突变,细胞的质量也会逐渐下降。

而“中中”、“华华”所用到的胎猴体细胞,本身就来自尚未出生的小猴,十分“年轻”,自然活力强。实际制作基因编辑猴所用的细胞比这要“年老”很多,更何况基因编辑本身还会对细胞的DNA造成一些损伤,所以我们一直会担心,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后,克隆的成功率会跌到多少。要知道“中中”、“华华”的克隆成功率尚不足1%,而克隆猴成本高昂,如果由此制造基因编辑猴的成功率太低,很可能就会因为成本问题而让这项技术长期停留在纸面上,刘真表示。

因此我们非常需要真正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造出基因编辑的猴子来实现这项技术。在工作开展之前,孙强等专家已经通过直接向猴受精卵中注射CRISPR/Cas9的方法获得了不太完美的BMAL1敲除猕猴,之所以说不完美,是由于部分基因敲除猴属于“嵌合体”,体内不同细胞的基因型有差异,因此在最严谨的定义上说还不算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左图为之前获得的一只Bmal1基因敲除猴,它在本次实验中提供了核供体细胞。右图为从它体内提取、培养的核供体细胞。

这次实验制造出了5只基因敲除的克隆猴,从效率上说与当初制造“中中”和“华华”的克隆实验相当,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人们在效率上的担忧。

本次研究得到的5只BMAL1敲除克隆猴

研究团队仔细检测了这些克隆猴的细胞核基因型和线粒体基因型。如果是真的克隆动物,其细胞核的基因型一定和提供细胞核的那些细胞完全一致,而线粒体由于存在于细胞质当中,不会随着核移植一起转移,因此一定和提供卵细胞的猴子完全一致。就目前而言,比对细胞核与线粒体基因就是验证克隆动物的金标准。果不其然,这五只小猴的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而线粒体基因型则与卵供体猴一模一样,同时它们的所有基因与生出它们的代孕妈妈则彻底无关,完全符合克隆动物的鉴定金标准。

有些顽皮的克隆猴

从本次的研究可以看到,猴子表现出怕人,避免与人对视等等精神问题,而这些症状是以前在小鼠身上很难探测到的。

可以说,本次研究意味着克隆基因编辑猴技术由此从理论层面迈向了实践层面,鉴于目前克隆技术是制造基因编辑猴的成本最低、耗时最少的手段,而作为全球目前唯一掌握克隆猴技术的神经所,有望在未来的神经科学研究中抢先一步。非人灵长类的节律紊乱模型有望给节律研究带来新的突破,我们在非人灵长类模型制备技术上的领先将转化为整体基础科研,尤其是神经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前列的历史机遇。

该研究基于昼行性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将生物节律与睡眠问题、精神疾病、免疫炎症反应、早衰等重大疾病联系起来,既可为开发这些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稳固可靠的理论基础,又可将其与临床相结合寻求对人类更精准有效的干预方法。

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认知与类脑前沿研究”, 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全脑神经联接图谱与克隆猴模型计划”,及上海市定向征集项目“脑神经联接图谱研究”的支持。

更多文章:

探究:半夜两三点就醒来,原来透露了这几个身体问题

一、经常凌晨醒来的原因?

如果经常在凌晨醒来出现睡不着的情况,可能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或者是过度兴奋所引起的。尤其是生活的一些琐事,不仅会使人出现繁忙的情况,而且因为精神的因素也可能造成失眠的情况。比如说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或者是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还可能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以及噪音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出现。

如果在睡眠之前喝了一些浓茶或者是咖啡以及晚饭吃得过饱,或者是没有养成很好的作息习惯,也容易使人出现这种情况。还有的人是因为不正常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的情况。有些人因为得了抑郁症,也会使人的心情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

二、怎么缓解这种情况?

如果是因为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在睡之前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瑜伽锻炼进行放松。可以起到减肥的功效,也可以有效的使人体处于疲劳的状态,对于睡眠质量也会有着很大的提高,然后在睡之前可以喝些牛奶,也能够使睡眠更加的充足,预防半夜睡不着觉的情况出现。

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还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够太过操劳,而且也不能够经常熬夜,如果经常的熬夜又喝酒的话,很容易伤害到身体,也容易半夜睡不着觉。

在睡之前不能够想太多心事,尤其是一些生活的琐事,如果想得太多,也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想要睡眠好,在每天睡之前最好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如果睡眠不好的话,对于每天的生活以及学习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希望每个人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加强锻炼,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够有一个好的睡眠,也可以使身体更加的健康。

更多文章:

有抑郁症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

你距离抑郁症有多远?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约9000万,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

在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很多人会觉得抑郁症有这么可怕吗?看起来也就是心情低落,怎么会选择自杀呢?那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到底有多黑暗?

抑郁症患者身体饱受折磨,很多人误以为抑郁症是心理上的问题,但是抑郁症首先表现的是生理上的疼痛。

头痛

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

睡眠障碍

长期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有自杀的想法,平日早起2-3小时,早醒后不能再入眠,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象一下如果一天只能勉强睡上三四个小时,每一天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多久不崩溃?

抑郁症还会伴随而来的其他生理反应,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体重急剧下降,脱发,幻听,幻觉等。

再往后,会发展到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怕风、怕水、怕声音……全身心的痛苦,简直度日如年。

感受不到快乐

抑郁症有一个症状表现就是快感的阻断,每天都感觉不到快乐,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对于他们来说人生不是一场不断探索的旅程,而是一场炼狱。

无助感和漫无边际的孤独感

黑暗将你吞噬而你却洗不干净,永远洗不干净。你希望躲在墙角,让别人找不到你。情绪崩溃的时候你会觉得铺天盖地都是痛苦,简直要一个人对抗全世界,非常孤独,非常绝望。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你,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一切都完蛋了,自己已经彻底没救了!

有患者说“它耗尽了我所有的力气,我只想呆在床上,关着灯,不和任何一个人讲话。”

不能正常思考,很难正常表达自己的感情,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反应变得迟钝,遇事优柔寡断、难下决断。总是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内疚感,“周围的人一切不好的遭遇是因为我,朋友小白一直没找到女朋友也可能是因为我,他们总是说只要你开心就好,但是我却觉得没有了我大家都能开心起来。”

厌弃整个世界,觉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引起自己注意的事情了,没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兴趣,没有目标,以前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小事情现在都感到不到任何的意义,活着没什么乐趣,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一点小说事情就会让自己沮丧、抓狂。其实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因为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自杀。其实小事只是导火索而已,没有人会真正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杀。驱使自杀行为的是当时心中绝望情绪,情绪是被小事点燃的,但却并不是因为小事而存在的。

抑郁症反反复复很绝望

都说抑郁症是心灵上的“感冒”,同样我们一生不可能只感冒一次,抑郁症也会反反复复的发作。即使很多抑郁症患者觉得自己好了,但是依然不快乐,也不能够正常生活。当自己的抑郁症好了,也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再次陷入复发的境界,复发再陷入崩溃,再失去行动力。所以抑郁症很容易无数次重新开始,无数次半途而废。想想真的蛮绝望,因为这辈子真的好不了了,这辈子完了。在这种生无可恋的绝望中,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一次次地尝试自杀!抑郁症不是绝症,只要坚持专业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更多文章:

抑郁症的成因——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思考的方式影响着体验情绪的方式。也就是说,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主观附加在事件上的意义决定了自身的感受。对于抑郁症的看法亦如是。前面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对于抑郁症的成因,目前学界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了多种研究结论,今天我们就沿着认知心理学的路径去了解一下。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源自一种特殊的认知模式——沉思假说。是由于个体倾向于反复关注自身的抑郁症状和产生抑郁的原因和结果,尤其在意其中的消极观念和负面影响。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人类更关注于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而且特别喜欢反复琢磨,一遍一遍地用负面情绪折磨自己。研究人员Andrews和Thomson认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个体的注意力会更多地分配在细节上,信息处理的速度虽然缓慢却深刻。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活力的降低,对之前所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抑郁者将有限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放在了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分析上,有利于解决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

另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独特的风险策略调整机制,源于负面的认知偏差,包括:消极的归因方式、习得性无助、夸大任务难度等。虽然抑郁症已经位列世界第四大疾病,但由于更偏向心理疾病范畴,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某个名人由于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对其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为了避免风险,我们更倾向于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放大其负面属性。

        消极的归因方式方面:因为短暂的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等就认为自己失败、懦弱,疑心患上了抑郁症。本来是很简单的情绪波动,却被看成了是抑郁症,时间一长,不断自我暗示,自我否定,反而出现了抑郁倾向。

        习得性无助方面亦同理。歌词里也说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成长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学业、事业、婚姻……都有可能遇上各种挫折和挑战。但如果因此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别的经验没学会,就学会了在面对挑战时,未战先退,不肯面对困难,认为自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就是个失败者。这就是常说的习得性无助。由于失败情绪的影响,丧失和被拒绝的打击、重要目标的失去导致了各种抑郁情绪的出现,从而也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导火索。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抑郁症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如何去看待它。我们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多半还是来自于未知所导致的偏差。未知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惧源头,为了战胜恐惧,更应该多去了解和认识它。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的:“人的每样东西都可以被剥夺,除了一样。那就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后的自由——选择对待任何既定环境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

更多文章:

张文宏:免疫系统从来没有为人类活到100岁做好准备

“肿瘤将成为常见病、慢性病,而免疫系统从来没有为人类活到100岁做好准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1月3日,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嘉年华“生命健康论坛”上说。

【“肿瘤将成为常见病、慢性病”】

张文宏介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1949年以前还不到40岁,如今,上海的人均寿命接近85岁,这是因为大大改善了由于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儿童死亡。

“如果我跟癌症专家、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一起出现在非洲,我肯定更受欢迎,但在上海你会发现他更受欢迎,因为上海有着非常好的公共卫生体系,很多传染病早期就得到了控制。”

当我们的人均寿命达到85岁时,免疫系统是否足以对付癌症细胞呢?“免疫系统其实从来没有为我们活到100岁做好准备,所以重新构建和改善免疫体系,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会。而肿瘤将成为一个常见病、慢性病。”

【“新冠疫苗不具备抗癌作用”】

最近,国外有一位肿瘤患者感染了新冠肺炎,出人意料的是,他在康复后发现肿瘤竟然消退了。网上出现热议,新冠疫苗具有抗癌功效,这是真的吗?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新冠疫苗不具备抗癌作用。”张文宏说,这种现象是极其偶然的,可能是由于新冠病毒的攻击诱发了免疫风暴,使得免疫系统一下被激活,血液里的肿瘤细胞因此被清除,但对于实体肿瘤来说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

张文宏表示,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并不能免于肿瘤,但肿瘤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不是因为肿瘤的需要,而是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一旦被新冠病毒攻击,病死率很高。”

【“谁都不知道自己免疫力是强还是弱”】

免疫力低下的人,是否更容易生病?“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免疫力是强还是弱。”张文宏说,对于免疫力低下很难定义,没有什么好的指标来衡量。

人们一直有一个误解,以为年轻人不怎么会得病,其实有些年轻人一旦得病也会有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对抗肿瘤还是病毒,都与我们的免疫力有关。这个免疫力除了免疫强度,还有一个精准度,即特异性的免疫是不是足够强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有些人看上去非常健康,第二天突然就离世了,而有些人看上去身体很弱,却可以活到90岁甚至100岁。

“尽管免疫力无法定义,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充分和均衡的营养可以让免疫系统更加活跃。”张文宏说,免疫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也会随之衰老,在与癌症的战争中,科学家承担的角色就是帮助解决我们的免疫能力能够继续维持在比较强大和活跃的水平。

更多文章:

中国人吃出了一半的消化道肿瘤!最佳解决方案有了

2020年,我国主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

据估计,我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是由不当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并且由饮食所诱发的癌症数仍处于上升之中。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剖析饮食与肿瘤的潜在联系,送你一份“挑三减四”的饮食清单。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键

肿瘤危险因素:饮食导致的肥胖

国际顶级的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索与肿瘤关系最密切的饮食因素。

该研究对1991年以来的20年间,来自我国12个省或直辖市的27000多人的健康营养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显示,由饮食导致的肥胖是公认的肿瘤危险因素。

1991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后,中国人群的肥胖率直线上升,其中以年轻人和农村人口最为显著。20年间,50岁以下的人群中规律运动者的比例下降了50%以上。

总体来看,饮食模式的变化喜忧参半。一方面,国人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出现了明显增加,在农村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另外,50岁以下的人口中,乳制品的摄入量增长了近一倍。

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加,可能会降低上消化道肿瘤(胃癌和食管癌)的风险。

例如,柑橘类水果摄入量的增多,对贲门癌的保护效率可以达到近40%。乳制品富含钙和维生素D,研究也已证实其对消化道肿瘤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但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的红肉消费量增长了约40%,加工肉类消费量也增长了30%,农村居民的消费量更是翻了一番。

在酒精消费方面,城镇居民下降了三分之一,但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却反而增加了三分之一。

其实,加工肉类和红肉与胃肠道肿瘤的风险早已明确。加工肉类已经被列为Ⅰ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致癌),红肉则被列为了ⅡA类(可能对人类致癌)。

具体来看,截至研究结束,高BMI与当年16.6%的肝癌有关,红肉消费与19.0%的结直肠癌病例直接相关。

其次,吸烟是食管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直接相关病例占16.5%。高钠摄入则与16.6%的胃癌关系密切,是最主要的胃癌饮食因素。

据此研究人员提出,高BMI、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是导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负担越来越重的三大危险因素。

研究团队最后指出,如果不实施额外的干预措施,到2031年中国将诊断出120万例新发胃肠道肿瘤。如果中国人群都遵循健康饮食模式,届时可以预防52.1%的胃肠道癌症。

“江南饮食”更适合国人

什么样的饮食是健康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以浙江、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江南饮食”可以作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代表。

流行病学和慢性病监测发现,遵循这一饮食模式的人群,不仅预期寿命比较高,而且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专家表示,江南饮食是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食材种类丰富

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因此当地人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非常多。

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大

相对北方地区,江南地区应季果蔬供应更充足,很多人每天能摄入1斤左右的新鲜果蔬。

白肉比红肉多

江南多邻水,盛产鱼虾和禽类,因此在肉食方面,鱼虾和禽类等白肉摄入更多,猪牛羊等红肉相对较少。

油盐摄入量相对较少

与北方偏爱油炸、酱炖等重口味烹调方法不同,南方饮食口味相对比较清淡。

主要是清蒸和煮

江南地区烹调更注重留住食材本身的味道,因此推崇清蒸、煮等低温烹调方式。

多使用植物油

油类以菜籽油、花生油、油菜花油等植物油为主。

江南饮食更适合中国居民,也适合大范围推广,并且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豆制品和茶的摄入量较高。但江南饮食也存在一些弊端:

高糖

南方人偏爱甜食,除甜点、饮料外,烹调时无论清蒸、炒菜还是煮汤,都爱加点糖提鲜。

油盐多

油盐的使用量虽然比北方少,但也超过了膳食指南的相关推荐摄入量。

米白面比例越来越高

传统江南饮食中,碳水是以粗粮糙米为主,但近三四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米白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专家建议,国人可以在发挥江南饮食优势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膳食模式:

  1. 增加粗粮(如糙米、全麦粉),减少精米白面;

2. 推荐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最好低温烹饪;

3. 增加白肉和水产,减少红肉,多吃豆制品;

4.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最好占到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一半以上,保证适量水果;

5. 可适量食用坚果、奶类、茶水;

6. 推荐蒸、煮、涮等低温烹饪方式,注意少油少盐少糖。

专家提醒:除饮食控制外,健康的体魄也离不开适量活动,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

一份“挑三减四”饮食清单

一直以来,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合理饮食也有助长寿,但怎样的饮食才算合理呢?

一挑新鲜果蔬

果蔬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可延缓酒精、烟草、肥胖带来的危害。

研究发现,每天果蔬摄入量超过569克的人,比摄入量少于249克的人早亡风险降低10%,寿命延长1年多;

假如再多吃200克果蔬,早亡风险再降6%。经常喝酒吸烟的人,每日食用560克以上果蔬,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降低15%。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二挑全谷物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植物化学物质。

研究发现,全谷物可降低直肠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建议每天吃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类。

三挑高蛋白质食物

低脂肪的高蛋白质食物,如水煮蛋、茶叶蛋、牛奶、酸奶、豆浆、豆腐、酱牛肉、瘦肉等。

这类食物营养丰富,在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同时增加饱腹感。

一减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包括培根、火腿、灌肠、腊肉、熏肉等,它们含微量致癌物,盐分又高。

研究表明,加工肉制品可能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风险。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入致癌食物名单。

二减高盐食物

食盐过量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为吃盐过多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达165万。

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少于5克,烹调时建议使用限盐勺,控制酱油、鸡精、咸菜等高盐食物的摄入。

三减高脂肪食物

研究发现,如果每日每人膳食中脂肪供给的能量超过一日总能量的30%,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会明显增高。

要想长寿,应该少吃肥牛、肥羊等高脂肪肉类,油条、奶油蛋糕等也要少吃。

四减甜饮料

甜饮料的基本成分主要是水(80%以上)、糖(0~15%)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甜味剂、色素等。

研究显示,减少摄入含糖饮料摄入可使慢病死亡率下降14.5%。补水首选白开水,绿茶、菊花茶、柠檬水也不错。

来源:生命时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