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ly Archive November 4, 2021

探究:半夜两三点就醒来,原来透露了这几个身体问题

一、经常凌晨醒来的原因?

如果经常在凌晨醒来出现睡不着的情况,可能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或者是过度兴奋所引起的。尤其是生活的一些琐事,不仅会使人出现繁忙的情况,而且因为精神的因素也可能造成失眠的情况。比如说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或者是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还可能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以及噪音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出现。

如果在睡眠之前喝了一些浓茶或者是咖啡以及晚饭吃得过饱,或者是没有养成很好的作息习惯,也容易使人出现这种情况。还有的人是因为不正常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的情况。有些人因为得了抑郁症,也会使人的心情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

二、怎么缓解这种情况?

如果是因为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在睡之前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瑜伽锻炼进行放松。可以起到减肥的功效,也可以有效的使人体处于疲劳的状态,对于睡眠质量也会有着很大的提高,然后在睡之前可以喝些牛奶,也能够使睡眠更加的充足,预防半夜睡不着觉的情况出现。

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还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够太过操劳,而且也不能够经常熬夜,如果经常的熬夜又喝酒的话,很容易伤害到身体,也容易半夜睡不着觉。

在睡之前不能够想太多心事,尤其是一些生活的琐事,如果想得太多,也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想要睡眠好,在每天睡之前最好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如果睡眠不好的话,对于每天的生活以及学习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希望每个人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加强锻炼,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够有一个好的睡眠,也可以使身体更加的健康。

更多文章:

有抑郁症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

你距离抑郁症有多远?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约9000万,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

在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很多人会觉得抑郁症有这么可怕吗?看起来也就是心情低落,怎么会选择自杀呢?那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到底有多黑暗?

抑郁症患者身体饱受折磨,很多人误以为抑郁症是心理上的问题,但是抑郁症首先表现的是生理上的疼痛。

头痛

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

睡眠障碍

长期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有自杀的想法,平日早起2-3小时,早醒后不能再入眠,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象一下如果一天只能勉强睡上三四个小时,每一天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多久不崩溃?

抑郁症还会伴随而来的其他生理反应,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体重急剧下降,脱发,幻听,幻觉等。

再往后,会发展到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怕风、怕水、怕声音……全身心的痛苦,简直度日如年。

感受不到快乐

抑郁症有一个症状表现就是快感的阻断,每天都感觉不到快乐,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对于他们来说人生不是一场不断探索的旅程,而是一场炼狱。

无助感和漫无边际的孤独感

黑暗将你吞噬而你却洗不干净,永远洗不干净。你希望躲在墙角,让别人找不到你。情绪崩溃的时候你会觉得铺天盖地都是痛苦,简直要一个人对抗全世界,非常孤独,非常绝望。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你,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一切都完蛋了,自己已经彻底没救了!

有患者说“它耗尽了我所有的力气,我只想呆在床上,关着灯,不和任何一个人讲话。”

不能正常思考,很难正常表达自己的感情,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反应变得迟钝,遇事优柔寡断、难下决断。总是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内疚感,“周围的人一切不好的遭遇是因为我,朋友小白一直没找到女朋友也可能是因为我,他们总是说只要你开心就好,但是我却觉得没有了我大家都能开心起来。”

厌弃整个世界,觉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引起自己注意的事情了,没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兴趣,没有目标,以前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小事情现在都感到不到任何的意义,活着没什么乐趣,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一点小说事情就会让自己沮丧、抓狂。其实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因为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自杀。其实小事只是导火索而已,没有人会真正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杀。驱使自杀行为的是当时心中绝望情绪,情绪是被小事点燃的,但却并不是因为小事而存在的。

抑郁症反反复复很绝望

都说抑郁症是心灵上的“感冒”,同样我们一生不可能只感冒一次,抑郁症也会反反复复的发作。即使很多抑郁症患者觉得自己好了,但是依然不快乐,也不能够正常生活。当自己的抑郁症好了,也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再次陷入复发的境界,复发再陷入崩溃,再失去行动力。所以抑郁症很容易无数次重新开始,无数次半途而废。想想真的蛮绝望,因为这辈子真的好不了了,这辈子完了。在这种生无可恋的绝望中,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一次次地尝试自杀!抑郁症不是绝症,只要坚持专业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更多文章:

抑郁症的成因——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思考的方式影响着体验情绪的方式。也就是说,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主观附加在事件上的意义决定了自身的感受。对于抑郁症的看法亦如是。前面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对于抑郁症的成因,目前学界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了多种研究结论,今天我们就沿着认知心理学的路径去了解一下。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源自一种特殊的认知模式——沉思假说。是由于个体倾向于反复关注自身的抑郁症状和产生抑郁的原因和结果,尤其在意其中的消极观念和负面影响。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人类更关注于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而且特别喜欢反复琢磨,一遍一遍地用负面情绪折磨自己。研究人员Andrews和Thomson认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个体的注意力会更多地分配在细节上,信息处理的速度虽然缓慢却深刻。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活力的降低,对之前所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抑郁者将有限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放在了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分析上,有利于解决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

另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独特的风险策略调整机制,源于负面的认知偏差,包括:消极的归因方式、习得性无助、夸大任务难度等。虽然抑郁症已经位列世界第四大疾病,但由于更偏向心理疾病范畴,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某个名人由于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对其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为了避免风险,我们更倾向于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放大其负面属性。

        消极的归因方式方面:因为短暂的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等就认为自己失败、懦弱,疑心患上了抑郁症。本来是很简单的情绪波动,却被看成了是抑郁症,时间一长,不断自我暗示,自我否定,反而出现了抑郁倾向。

        习得性无助方面亦同理。歌词里也说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成长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学业、事业、婚姻……都有可能遇上各种挫折和挑战。但如果因此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别的经验没学会,就学会了在面对挑战时,未战先退,不肯面对困难,认为自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就是个失败者。这就是常说的习得性无助。由于失败情绪的影响,丧失和被拒绝的打击、重要目标的失去导致了各种抑郁情绪的出现,从而也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导火索。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抑郁症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如何去看待它。我们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多半还是来自于未知所导致的偏差。未知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惧源头,为了战胜恐惧,更应该多去了解和认识它。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的:“人的每样东西都可以被剥夺,除了一样。那就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后的自由——选择对待任何既定环境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

更多文章:

张文宏:免疫系统从来没有为人类活到100岁做好准备

“肿瘤将成为常见病、慢性病,而免疫系统从来没有为人类活到100岁做好准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1月3日,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嘉年华“生命健康论坛”上说。

【“肿瘤将成为常见病、慢性病”】

张文宏介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1949年以前还不到40岁,如今,上海的人均寿命接近85岁,这是因为大大改善了由于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儿童死亡。

“如果我跟癌症专家、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一起出现在非洲,我肯定更受欢迎,但在上海你会发现他更受欢迎,因为上海有着非常好的公共卫生体系,很多传染病早期就得到了控制。”

当我们的人均寿命达到85岁时,免疫系统是否足以对付癌症细胞呢?“免疫系统其实从来没有为我们活到100岁做好准备,所以重新构建和改善免疫体系,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会。而肿瘤将成为一个常见病、慢性病。”

【“新冠疫苗不具备抗癌作用”】

最近,国外有一位肿瘤患者感染了新冠肺炎,出人意料的是,他在康复后发现肿瘤竟然消退了。网上出现热议,新冠疫苗具有抗癌功效,这是真的吗?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新冠疫苗不具备抗癌作用。”张文宏说,这种现象是极其偶然的,可能是由于新冠病毒的攻击诱发了免疫风暴,使得免疫系统一下被激活,血液里的肿瘤细胞因此被清除,但对于实体肿瘤来说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

张文宏表示,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并不能免于肿瘤,但肿瘤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不是因为肿瘤的需要,而是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一旦被新冠病毒攻击,病死率很高。”

【“谁都不知道自己免疫力是强还是弱”】

免疫力低下的人,是否更容易生病?“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免疫力是强还是弱。”张文宏说,对于免疫力低下很难定义,没有什么好的指标来衡量。

人们一直有一个误解,以为年轻人不怎么会得病,其实有些年轻人一旦得病也会有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对抗肿瘤还是病毒,都与我们的免疫力有关。这个免疫力除了免疫强度,还有一个精准度,即特异性的免疫是不是足够强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有些人看上去非常健康,第二天突然就离世了,而有些人看上去身体很弱,却可以活到90岁甚至100岁。

“尽管免疫力无法定义,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充分和均衡的营养可以让免疫系统更加活跃。”张文宏说,免疫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也会随之衰老,在与癌症的战争中,科学家承担的角色就是帮助解决我们的免疫能力能够继续维持在比较强大和活跃的水平。

更多文章:

中国人吃出了一半的消化道肿瘤!最佳解决方案有了

2020年,我国主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

据估计,我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是由不当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并且由饮食所诱发的癌症数仍处于上升之中。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剖析饮食与肿瘤的潜在联系,送你一份“挑三减四”的饮食清单。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键

肿瘤危险因素:饮食导致的肥胖

国际顶级的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索与肿瘤关系最密切的饮食因素。

该研究对1991年以来的20年间,来自我国12个省或直辖市的27000多人的健康营养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显示,由饮食导致的肥胖是公认的肿瘤危险因素。

1991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后,中国人群的肥胖率直线上升,其中以年轻人和农村人口最为显著。20年间,50岁以下的人群中规律运动者的比例下降了50%以上。

总体来看,饮食模式的变化喜忧参半。一方面,国人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出现了明显增加,在农村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另外,50岁以下的人口中,乳制品的摄入量增长了近一倍。

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加,可能会降低上消化道肿瘤(胃癌和食管癌)的风险。

例如,柑橘类水果摄入量的增多,对贲门癌的保护效率可以达到近40%。乳制品富含钙和维生素D,研究也已证实其对消化道肿瘤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但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的红肉消费量增长了约40%,加工肉类消费量也增长了30%,农村居民的消费量更是翻了一番。

在酒精消费方面,城镇居民下降了三分之一,但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却反而增加了三分之一。

其实,加工肉类和红肉与胃肠道肿瘤的风险早已明确。加工肉类已经被列为Ⅰ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致癌),红肉则被列为了ⅡA类(可能对人类致癌)。

具体来看,截至研究结束,高BMI与当年16.6%的肝癌有关,红肉消费与19.0%的结直肠癌病例直接相关。

其次,吸烟是食管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直接相关病例占16.5%。高钠摄入则与16.6%的胃癌关系密切,是最主要的胃癌饮食因素。

据此研究人员提出,高BMI、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是导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负担越来越重的三大危险因素。

研究团队最后指出,如果不实施额外的干预措施,到2031年中国将诊断出120万例新发胃肠道肿瘤。如果中国人群都遵循健康饮食模式,届时可以预防52.1%的胃肠道癌症。

“江南饮食”更适合国人

什么样的饮食是健康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以浙江、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江南饮食”可以作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代表。

流行病学和慢性病监测发现,遵循这一饮食模式的人群,不仅预期寿命比较高,而且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专家表示,江南饮食是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食材种类丰富

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因此当地人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非常多。

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大

相对北方地区,江南地区应季果蔬供应更充足,很多人每天能摄入1斤左右的新鲜果蔬。

白肉比红肉多

江南多邻水,盛产鱼虾和禽类,因此在肉食方面,鱼虾和禽类等白肉摄入更多,猪牛羊等红肉相对较少。

油盐摄入量相对较少

与北方偏爱油炸、酱炖等重口味烹调方法不同,南方饮食口味相对比较清淡。

主要是清蒸和煮

江南地区烹调更注重留住食材本身的味道,因此推崇清蒸、煮等低温烹调方式。

多使用植物油

油类以菜籽油、花生油、油菜花油等植物油为主。

江南饮食更适合中国居民,也适合大范围推广,并且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豆制品和茶的摄入量较高。但江南饮食也存在一些弊端:

高糖

南方人偏爱甜食,除甜点、饮料外,烹调时无论清蒸、炒菜还是煮汤,都爱加点糖提鲜。

油盐多

油盐的使用量虽然比北方少,但也超过了膳食指南的相关推荐摄入量。

米白面比例越来越高

传统江南饮食中,碳水是以粗粮糙米为主,但近三四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米白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专家建议,国人可以在发挥江南饮食优势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膳食模式:

  1. 增加粗粮(如糙米、全麦粉),减少精米白面;

2. 推荐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最好低温烹饪;

3. 增加白肉和水产,减少红肉,多吃豆制品;

4.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最好占到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一半以上,保证适量水果;

5. 可适量食用坚果、奶类、茶水;

6. 推荐蒸、煮、涮等低温烹饪方式,注意少油少盐少糖。

专家提醒:除饮食控制外,健康的体魄也离不开适量活动,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

一份“挑三减四”饮食清单

一直以来,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合理饮食也有助长寿,但怎样的饮食才算合理呢?

一挑新鲜果蔬

果蔬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可延缓酒精、烟草、肥胖带来的危害。

研究发现,每天果蔬摄入量超过569克的人,比摄入量少于249克的人早亡风险降低10%,寿命延长1年多;

假如再多吃200克果蔬,早亡风险再降6%。经常喝酒吸烟的人,每日食用560克以上果蔬,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降低15%。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二挑全谷物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植物化学物质。

研究发现,全谷物可降低直肠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建议每天吃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类。

三挑高蛋白质食物

低脂肪的高蛋白质食物,如水煮蛋、茶叶蛋、牛奶、酸奶、豆浆、豆腐、酱牛肉、瘦肉等。

这类食物营养丰富,在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同时增加饱腹感。

一减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包括培根、火腿、灌肠、腊肉、熏肉等,它们含微量致癌物,盐分又高。

研究表明,加工肉制品可能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风险。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入致癌食物名单。

二减高盐食物

食盐过量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为吃盐过多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达165万。

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少于5克,烹调时建议使用限盐勺,控制酱油、鸡精、咸菜等高盐食物的摄入。

三减高脂肪食物

研究发现,如果每日每人膳食中脂肪供给的能量超过一日总能量的30%,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会明显增高。

要想长寿,应该少吃肥牛、肥羊等高脂肪肉类,油条、奶油蛋糕等也要少吃。

四减甜饮料

甜饮料的基本成分主要是水(80%以上)、糖(0~15%)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甜味剂、色素等。

研究显示,减少摄入含糖饮料摄入可使慢病死亡率下降14.5%。补水首选白开水,绿茶、菊花茶、柠檬水也不错。

来源:生命时报

更多文章:

84%感染者出现后遗症!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还能杀死脑细胞

随着新冠病毒继续在全球各国肆虐,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后遗症,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所谓新冠后遗症,即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复发或持续的健康问题。

其中,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官方信息,感染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之一是出现“脑雾”,即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事实上,新冠病毒对大脑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出现脑雾。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但令科学家们迟迟未能找到这一问题背后的答案,这些新冠后遗症究竟为何出现?

据外媒10月24日报道,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或许解开了这一谜题,因为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脑细胞

▲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新冠后遗症”

后遗症表现

近四分之一感染者康复后

出现认知障碍,大脑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JAMA Network Open)》10月22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出现了记忆问题,甚至“无法思考”。研究人员对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74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的人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大脑无法保留信息和集中注意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几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的频率相对较高。在住院患者中,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分类流畅性、记忆编码和回忆方面的障碍最为明显。”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杰奎琳·贝克尔解释道。

该研究称,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的人最有可能出现认知障碍迹象,但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一些感染者也出现了脑功能下降。这些患者通常在感染新冠病毒约7、8个月后,表现出认知障碍的迹象,包括记忆、回忆和存储新记忆、做出判断及计划当面的问题。

▲新冠病毒会破坏位于大脑周围的内皮细胞,导致血液无法流动。

精神病学教授海伦·拉夫雷茨基博士表示,有些病人“大脑甚至完全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思考、记忆受损;当他们开车出行的时候,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到达目的地的。

最新研究

新冠病毒杀死内皮细胞

导致“幽灵血管”出现

尽管在新冠疫情后不久,科学家们便逐渐注意到了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出现了各种大脑及神经问题,但始终未能找到症结。而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揭开了这一谜题。

据报道,这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一种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内皮细胞位于大脑周围,负责保护小脑,促进血液流动。研究人员指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大脑血管损伤,损害认知功能。他们表示,这一发现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的大脑发现了一种极为细小的“幽灵血管”,这是一种让血液无法流动的死细胞,也是认知障碍的标志,并可能产生众多风险,比如微中风等等。

专家解释

这一问题或许是可逆的

但长期影响仍然无法确定

这一令人震惊的发现,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个问题: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是否将不可避免地长期受到脑部问题的困扰?

该研究合著者、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文森特·布雷奥表示,这种大脑的损伤可能是可逆的。他解释道:“我们在仓鼠身上看到了这种现象显然是可逆的,所以它在人类身上也或许是可逆的。”

其次,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感染者身上。但对于症状较轻微的感染者来说,暂时还没有确定的结论。“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必须连续一周每10分钟采集一次血液样本,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并不可行。”他表示。

报道称,从长远来看,感染新冠病毒对大脑的损伤是否持续存在,并影响受损大脑的老化状态等众多问题仍未得到确切解答,科学家们还需要时间和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新晚报综合红星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郭启迪

审核:张雷

更多文章:

糖尿病人每天吃一个苹果

糖尿病是因为身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对于血液当中的糖分不能及时分解,导致血糖居高不下而引发的一种病症,糖尿病属于慢性的代谢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之后,就需要长期服用控糖药或者是注射胰岛素来稳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除了坚持服用药物之外,在平时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导致饮食太单一,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引发其他方面的疾病。

苹果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水果,在平时我们常说多吃苹果身体好,而且又有“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说法,但是苹果尝起来口感比较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吃一个苹果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

糖尿病

糖尿病人每天吃一个苹果,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食物,我们看一种食物是否会升高血糖,看它的升糖指数。

所谓升糖指数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数,是指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引起血糖上升所产生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和标准物质,一般是指葡萄糖所产生的血糖时间下面积之比值再乘以100,它是反映某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与能力。i

根据发明升糖指数的营养权威Jenkins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升糖指数低于50的食物。

GI 低于45的食物

蔬菜类

菠菜 15; 海苔 16; 海带 17; 大白菜 23; 小白菜 23; 黄瓜 23 ;生菜 23;蘑菇 24;芹菜25;茄子 25;油菜 25;西兰花 25; 卷心菜 26;韭菜 26;花菜 26;青椒 26;金针菇 28;平菇 28; 大葱 28; 洋葱 30;番茄 30; 干香菇 38;藕 38;

豆类

大豆 18 ;四季豆 26;绿豆 30; 鲜豆腐 32;扁豆 36; 冻豆腐 22 ;豆腐干 23; 豆芽 22;

蛋肉类

鸡蛋 30;鱼肉 40; 虾 40; 螃蟹 43;

奶类与饮料

酸奶 26; 牛奶 26;奶油 30;脱脂奶 36;番茄汁 38;咖啡 39;苹果汁 41;

糖类

木糖醇 7;果糖 23

医生建议

糖尿病人不仅可以吃苹果,而且吃苹果还会给糖尿病人带来很多好处:

1、大多数的糖尿病人都是体型偏肥胖的,适当多吃苹果可以帮助减肥控制体重,而且用苹果的方法还能让胃部收缩,味觉变正常,减少刺激性食物和油腻性食物的摄入量。

2、苹果当中的果胶成分可以帮助降低身体内的胆固醇,而且据荷兰学者长期调查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苹果胆汁的排出量和胆汁酸的浓度增加,帮助肝脏排出更多胆固醇。

3、苹果还可以促进血液内白血球的生成,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神经和内分泌功能。

4、苹果当中含有多酚和黄酮类的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清除身体内的自由基,帮助排出毒素和垃圾,尤其是苹果当中的果胶成分,还能够止住轻度腹泻。

5、苹果当中的胶质物质以及铬元素能够帮助稳定血糖。

6、苹果当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能够帮助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糖尿病人在吃苹果时,需注意这几点:

1、建议吃青苹果

在平时,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青苹果,这种苹果当中的铬元素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苹果酸还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所以建议吃酸味苹果。

2、时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在吃苹果的时候,建议选择两餐之间,这样既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下一段的摄入量,同时又能够帮助分解血糖稳定血糖值,最好选择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吃苹果,效果更好!

可尝试蒲公英、罗汉果稳定血糖茶

多喝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多喝水能够帮助我们将血液中糖分的浓度给吸食,如果要是想要更好地去稳定我们的血糖,那么在喝水的时候,水中可以放入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稳定血糖的中药食材。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将蒲公英,罗汉果,茉莉花,大麦等重要食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在一起泡水或者是煮水喝,能够帮助我们起到稳定血糖,稳定血脂,清理血液中的垃圾的作用。如今众多老中医也在使用这一方法。

蒲公英:可以清理血液中的垃圾、祛风湿和血毒。

罗汉果:可以清热解毒、稳定血脂,稳定血压有利于身体健康。

上面这些食材在中药铺中都能够购买到,但是要将这些东西煮一下,效果才会更好,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觉得非常的麻烦,那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款已经加工好的茶包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款已经按照一定的比例所调配好的茶包,只需要冲泡就能够饮用了,长期饮用对于身体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

结语:其实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注意营养全面,不用太注意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只要不过量基本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升糖指数食物与血糖

1981年加拿大营养学家Jenkens发现不同食物进食后引起血糖上升水平不同,因此提出升糖指数的概念,称为营养师为糖尿病患者挑选食物的依据。

常见食物的GI值参照表

更多的食物GI指数

脑科学日报:一条沉重的毯子可改善失眠;运动可提高大脑的记忆力

1,《科学》封面研究解开世纪之谜:为什么它们的脑子如此“简单”,却又如此聪明?

来源:学术经纬脑科学日报:一条沉重的毯子可改善失眠;运动可提高大脑的记忆力

鸟的某些脑区也有神经细胞的分层结构,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类似

根据19世纪以来的科学观点,哺乳动物拥有的大脑新皮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形成了有序的分层结构,这个重要的组织特点为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提供了基础。相比之下,鸟类的大脑看起来就是密集堆积的一团团灰色细胞。而在最新一期《科学》上,同时发表的两篇研究终于解开了大脑组织简单的鸟类为何拥有非凡认知能力这一谜团。

  •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高分辨率成像的新技术分析了多种鸟类的大脑。对鸽子大脑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大部分神经纤维也是纵横交错的,形成了水平方向的层状和垂直方向的柱状,与哺乳动物的皮层组织十分相似。
  • 另一篇研究论文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与测试灵长类动物意识类似的方法,考察了小嘴乌鸦,重点关注了它们大脑中一个叫NCL(nidopallium caudolaterale)的脑区,这个脑区被认为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前额叶皮层。研究发现,当乌鸦意识到视觉刺激存在和不存在时,单个神经元会相应地有不同的反应模式。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神经活动可能是意识的标志。

阅读链接:

《科学》封面研究解开世纪之谜:为什么它们的脑子如此“简单”,却又如此聪明?

2,一年内治愈失眠!研究发现:改善睡眠,你或许只需要一条沉重的毯子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近日,发表在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旗下《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临床睡眠医学杂志)》上的一项临床试验报告中,三位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加重毛毯不仅能在一年内治愈大多数失眠患者,而且还能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该研究通讯作者、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Mats Alder博士说:“我们认为这种促进睡眠的解释是沉重的毛毯施加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压力会刺激触觉、肌肉和关节,类似按压穴位和按摩的感觉。有证据表明,深层压力刺激增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同时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这被认为是具有镇静作用的原因。”

阅读链接:

一年内治愈失眠!研究发现:改善睡眠,你或许只需要一条沉重的毯子

3,一种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变异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最近发现的许多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风险基因优先或仅在小胶质细胞(大脑的免疫细胞)中表达。一项东芬兰大学和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调查了小胶质细胞特异性Plcg2-P522R基因变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发现它增强了几种免疫细胞特异性功能。结果强调了免疫细胞作为未来阿尔茨海默病新疗法发展目标的重要性。研究于9月11日发表在《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杂志上。

阅读链接:

一种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变异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

4,深圳先进院等发表仿生智能驱动器研究进展综述

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张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发表仿生智能驱动器研究进展综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bioinspired actuators: from monofunction to multifunction。

该综述总结了面向复杂变化环境应用需求的仿生智能驱动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详细介绍了从单功能到多功能演化的仿生智能驱动器的设计构建策略及其在生物医学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对仿生智能驱动器的现存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阅读链接:

深圳先进院等发表仿生智能驱动器研究进展综述

5,新发现!体育锻炼或与大脑记忆表现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来源:生物谷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题为“Effect of acute physical exercise on motor sequence memor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和大脑记忆或许存在密切关联。

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评估机体运动后的记忆力表现,发现在自行车上哪怕进行短至15分钟的强化锻炼也能帮助改善大脑记忆力,包括获得新的运动技能。研究者发现,这或许是通过一种名为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的分子来增加突触的可塑性来实现的。

阅读链接:

新发现!体育锻炼或与大脑记忆表现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6,Journal of Neurology: DBS能为帕金森病人节省多少用药成本?

来源:神经调控

一项来自湘雅医院的调查研究显示,Hoehn&Yahr分级3级和4级的中国PD患者的年人均门诊医药费分别高达24915元和38250元。

2020年5月《Journal of Neurology》刊登文章《Longitudinal medication profile and cost savings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after bi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旨在探讨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的帕金森病(PD)病人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后的长期用药方案及用药花费的变化。该研究的结果表明STN-DBS可以显著且长期减少抗PD药物的用量,简化药物方案,大幅减少PD病人的药物费用。

阅读链接:

Journal of Neurology: DBS能为帕金森病人节省多少用药成本?

7,ACS Nano:多对比实时磁粉成像监测颅内出血

来源:奇物论

脑科学日报:一条沉重的毯子可改善失眠;运动可提高大脑的记忆力

磁粉成像(MPI)是一种创新的无辐射层析成像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对比度、灵敏度和安全性。适合于全脑灌注连续床边监测的移动式人体MPI样机已经开发出来。

德国汉堡大学艾本多夫医学中心Peter Ludewig、Patryk Szwargulski等人设计了此实验,旨在研究MPI在小鼠模型中检测颅内出血的能力。用C57BL/6小鼠纹状体注射胶原酶诱导颅内出血。静脉注射由超顺磁性氧化铁组成的长循环MPI示踪剂后,在不到3min的时间内即可检测到颅内出血,并可实时监测血肿扩展情况。

阅读链接:

ACS Nano:多对比实时磁粉成像监测颅内出血

8,为深度学习系统建立起类似人脑的记忆结构,有多大挑战?

来源:学术头条

近日,区块链分析公司IntoTheBlock CEO、Invector Labs首席科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Jesus Rpdriguez发表文章,谈论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机器的记忆建模。他认为,神经科学的记忆理论为我们理解智能存储体系结构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基础,同时,人类的记忆不仅仅是大脑物理结构的副产品,而且还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更多文章: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我们对一个优秀的孩子定义是什么样的?

学习好、聪明、主动自觉

遇到困难不退缩、善良帮助弱小、待人有礼、懂事体贴

……

很多人会觉得优秀的孩子是天生的,他们就是会比别人家的孩子要更省心。

哈佛医学博士Daniel J Siege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孩子优秀与否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大脑是开放式的还是防御式的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特别的神经回路“social engagement system”(社会参与系统),它靠大脑的前额皮质把其他脑区连接起来运作激活,使得我们的大脑处于接纳、开放的状态。

好奇心、复原力、同情心、洞察力、开放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甚至道德感等这些高级思维都依赖于它。

因此,我们想要培养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第一步就要先帮助孩子培养开放式的大脑——The YES Brain。

开放式大脑

The YES Brain

开放式大脑和防御式大脑带给人最直接的差别在于,面对相同的处境时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因此,想要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我们就需要帮助他们培养“开放式大脑”。

平衡力、复原力、洞察力、共情力,这四项特质相互配合,是形成开放式的大脑缺一不可的条件。

平衡力

The Balanced Yes Brain

“管理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让孩子不容易失去理智。”

我们常说“小孩子脾气”,就是当发生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会直接大吵大闹,不讲道理。

大量的育儿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阶段当中,大脑的整合性差,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因此想要孩子安静下来,先安抚情绪,比说教更管用。

在某个年龄阶段,这种强烈且冲动的反应是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的。

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得会学会自己安抚自己,即便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能做到理智地表达。

就像坐船渡河一样,即便波涛汹涌依然能够平稳度过,这种能力叫做:平衡力。

  • 保持科学的睡眠

当孩子睡眠不足时,他们更容易冲动,缺乏耐心,情绪反复无常,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减弱。

所以,想要看到孩子行为最快得到改变,就给予他们充足、科学的睡眠,尽量少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美国儿科学会(AAP)认可的各年龄段睡眠建议

  • 大脑全面发展,需要多样的日常活动

身体需要摄入多种不同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大脑也一样。想要孩子健全发展,我们也需要提供给他们大脑多样的“营养元素”。

丹尼尔在书中总结了7种最适合大脑发展的日常心智活动: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睡眠、运动、专注、内省(与自己交流)、放松、联结(与他人交流)、玩耍

多样的心智活动才能为大脑神经元提供放电和形成联结的机会,学会把时间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最终孩子的大脑功能和人际关系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复原力

The Resilient Yes Brain

“当生活中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和挑战时,重新振作的能力。”

培养能力,而不是消除行为,是对复原力最好的解释。

谁都会有不顺意,失败,沮丧的时候,就像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虽然都是小事,但在同一天里经历就足以变成让人难以忍受的“逆境”。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我们培养孩子的复原力,就是想要他们知道自己是具备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面对逆境的能力。

这样他们在这个充满压力、快节奏、高期望和意外的世界,也能充分体验到真实而持久的成功。

  • 良好的亲子关系

预测孩子的复原力、社交、学业和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孩子是否和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中至少一人具有安全的依恋关系。

我们不要求给予孩子的照顾是完美的,但至少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4个S:

Safe(安全)、Seen(被关注)、Soothed(被安慰)、Secure(可靠)

这些都可以日常互动当中完成,和孩子一起吃饭;带他们去公园;和他们一起看搞笑的视频;甚至吵架然后和解。

这些经历都能加深你和孩子的感情,让他们从中找到安全感,获取在逆境中前进的勇气。

  • 培养第七感

第七感像我们体内的一个小监视器,能敏锐地感知我们和他人的情绪,使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读情绪绘本,让孩子了解情绪变化时身体的具体反应。

学会深呼吸,和孩子一起构建一个可以放松的幻想场景,然后在一次一次不断地练习中,做到运作自如。

洞察力

The Insightful Yes Brain

“审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理解做出明智决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洞察力是幸福人生的标配,它能让你察觉到自己是否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

因为负面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容易因为难过、失望、嫉妒、愤怒或被侮辱,做出有害的、讨厌的或无意识的行为和决定。

洞察力一旦培养起来,他们就会知道自己不是无助的,自己可以选择做出怎么样的反应,成为怎么样的人。

  • 不要做困难的受害者

也就是我们说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使我们能洞察应该如何兴致勃勃、坚韧不拔、充满干劲地应对挑战,能使孩子在面对挑战时能坚持不懈。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固定型思维会使我们认为困境暴露了我们的弱点,会认为后天努力无法改变自己的先天能力,甚至,我们会以为自己应该一直成功,生活就该一帆风顺。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动性,认识到自己不是困境的受害者,孩子会拥有更强的能力。

  • 跳出来,做个观众

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和孩子在大热天出行,大汗淋漓走在街上,自己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孩子哭着闹着要吃冰淇淋。

当下的我们可能会很生气,想吼他们。但如果我们跳出来,把我们和孩子当成自己路上见到的一家人,我们可能会觉得:

这么大热天,父母会生气很正常,孩子想吃冰淇淋也是正常的。(理解)

前面一个路口就有便利店了,到那里买个冰淇淋坐下歇一歇再走好了。(找到解决办法)

无论对孩子还是成年人,洞察的关键都是:在情绪激动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转换角度,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共情力

The Empathic Yes Brain

“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关心他人,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改善状况。”

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喜欢和他来往。

不只是人际关系好,或者朋友很多,而是身边的人都喜欢和他来往。

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76年的研究了724名男子的一生,最终发现,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是幸福、开心人生的关键。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我们也看过很多那种电影,主角意气风发时身边朋友往来的人很多,但是当他落魄之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故事的转折往往都发生在主角改变了过往的生活方式,重新体验一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结以后。

很好地诠释了,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和共情能力是如何让我们拥有富有意义和联结的生活。

  • 从好奇、接纳和友善的角度看问题

当一个同学发脾气后从操场上跑走,你第一反应会问“他在发什么神经”还是“他反应这么强烈的原因是什么?”

哈佛医学博士: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重新定义情境的特点是提出角度完全不同的问题,这种做法很简单,让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些我们都能在日常活动中完成,不断给孩子提供为他人考虑的机会,多从好奇、接纳和友善的心态提出问题,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丰富语言池

其实很多人都是具有共情能力的,但大多数人都缺少“共情语言”,也就是与人共情的办法:

  • 教孩子提供建议,不如教孩子倾听和陪伴;
  • 从“我”说起,“你没把蜡笔放回去,让我很生气。”比“你总是弄丢蜡笔”更有效;
  • 道歉的话可以说得长一点“我以为这会很好玩,但你发现你的蜡笔不见了一定很慌张,我不应该这样做的,对不起。”

简而言之,教授共情不能只提供建议或发现他人好的一面。还要教他们如何倾听、陪伴和分享情感。

结 语

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这种内在的真正成功?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火花,这是独特的性格和各种经历的结合。

我们希望让这个火花越烧越旺,帮助孩子变得快乐、健康,努力成为他们能够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防御式大脑的反应会遏制好奇心,扑灭孩子内心的火苗。

与之相反,开放式大脑为灵活、坚忍和力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独特的火花能被点燃,能越烧越旺。

更多文章: